德國慕尼黑聖母大教堂。2002年。 |
那是一個還使用普通傻瓜相機的年代,沒有刪除,重來的年代,快門按一下的那一剎那,無法得知相片的成功與否,一切都得等到底片拍完,按下 "捲回",送到相片館,進了暗房,泡了藥水,才能得到成果。
才經過數十年而已,相機已經進入到一個wifi 功能上傳雲端的年代。要是不滿意所拍攝的品質,觸控那大大的螢幕,按下 "刪除" 鍵,你不喜歡的照片,就掰掰了! 但是太過於方便的下場就是,手機可以拍,數位相機也可以拍,真正進入要洗照片的階段,有股 "悲愴" 感就湧上心頭了。因為照片太多,"割捨"是要學的一堂課。
以前傻瓜相機底片,底片24張,36張的年代,所有的照片都只能透過小小視窗看出來,拍下你喜歡的哪一瞬間,沒得選,沒得刪除。事後,看到拍攝的成果,就會很想笑,因為有 "閉上眼睛", "模糊不清", "曝光過度", "紅眼睛"等問題。
但是就是因為這樣,我還挺懷念那個年代的。一個只有底片的年代。
德國慕尼黑街頭藝人,2002年。
現在的數位相機功能之強,可以補光,可以美圖,可以....的一大堆。但是當年的相機,無法補光,唯一的補光方法就是 "閃光燈",所以回頭看這些可愛的照片,都覺得有點太暗的感覺。
洗照片有時候會有驚喜感,例如在倫敦街頭這一張,時間就是那樣地剛好,兩台倫敦代表物就這樣如拍攝框中,不過,底片淘汰了,裏頭那台雙層巴士,現在也進入倫敦的交通博物館了。換上新款的紅色雙層巴士。很多事情,一但淘汰了,就很難找回當初那種感動,尤其是科技產品,現在也很後悔為何丟掉當年傻瓜相機。
那是一個還使用普通傻瓜相機的年代,沒有刪除,重來的年代,快門按一下的那一剎那,無法得知相片的成功與否,一切都得等到底片拍完,按下 "捲回",送到相片館,進了暗房,泡了藥水,才能得到成果。
才經過數十年而已,相機已經進入到一個wifi 功能上傳雲端的年代。要是不滿意所拍攝的品質,觸控那大大的螢幕,按下 "刪除" 鍵,你不喜歡的照片,就掰掰了! 但是太過於方便的下場就是,手機可以拍,數位相機也可以拍,真正進入要洗照片的階段,有股 "悲愴" 感就湧上心頭了。因為照片太多,"割捨"是要學的一堂課。
以前傻瓜相機底片,底片24張,36張的年代,所有的照片都只能透過小小視窗看出來,拍下你喜歡的哪一瞬間,沒得選,沒得刪除。事後,看到拍攝的成果,就會很想笑,因為有 "閉上眼睛", "模糊不清", "曝光過度", "紅眼睛"等問題。
但是就是因為這樣,我還挺懷念那個年代的。一個只有底片的年代。
現在的數位相機功能之強,可以補光,可以美圖,可以....的一大堆。但是當年的相機,無法補光,唯一的補光方法就是 "閃光燈",所以回頭看這些可愛的照片,都覺得有點太暗的感覺。
洗照片有時候會有驚喜感,例如在倫敦街頭這一張,時間就是那樣地剛好,兩台倫敦代表物就這樣如拍攝框中,不過,底片淘汰了,裏頭那台雙層巴士,現在也進入倫敦的交通博物館了。換上新款的紅色雙層巴士。很多事情,一但淘汰了,就很難找回當初那種感動,尤其是科技產品,現在也很後悔為何丟掉當年傻瓜相機。